?2022年6月23日,汽车机电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活动实践团在党总支书记周湘秀和团总支书记石密的带领下,再次来到新化游家镇楚怡高级工业学校旧址,继续了解陈润霖先生那段艰辛办学的历程。
?经过联系,实践团找到了陈润霖先生的后人袁玉珍老人,袁奶奶对实践团的到来十分高兴。她为大家讲述了陈润霖先生在新化办学初期的一些事迹以及在那个动荡年代楚工学校的故事。
?1938年,日军攻占岳阳,威逼长沙,国民政府以“焦土抗战”为名火烧长沙。大火连烧五天五夜,全城大部分房屋都被烧毁,陈润霖先生花费20余年心血所建的“三校一园”也在这场大火中化为灰烬。为了保存楚工教育,陈润霖先生带领全体师生将楚工学校迁往新化县。
?袁奶奶回忆到:当初我舅爷爷(即陈润霖先生)迁来新化时,用了数十艘船来运送那些教学设备和物资。船到了资江河畔后,再用人力将船上物资搬运到临时校舍,即上梅中学。其搬运量非常大,十分艰辛。
?为筹备全面复学工作,陈润霖先生在游家镇白沙村购置土地修建新校舍。“因为刚迁过来,没有地方住,当时我舅爷爷只能寄住在三公里外的亲戚家。每天早上走三公里路到白沙洲处理建校工作,晚上再走三公里回到住处,刮风下雨,直至学校建成。”
?楚工在新化办学八年,正值抗日战争。在如此恶劣、紧张的环境下,陈润霖先生及楚工学子一直坚守爱国精神。 “当时时局比较动荡,为了更好保护学校及学子,保护爱国人士,楚工学校专门有一间屋子用来存放枪支弹药。” “教育救国、工业救国”,他们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里用执着坚韧谱写了一曲刻苦读书、苦学技能的动听弦歌。
?告别袁玉珍老人后,实践团一行人来到陈润霖先生的墓前,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这位一心办学的民主教育家表示缅怀之情。
?岁月更迭,薪火相传。陈润霖先生虽已逝去,但他那被赋予时代价值的楚怡精神将成为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我院学子也将勇担时代赋予的责任与担当,勇往直前,踌躇满志,一心报国。